这一次,会是国产咖啡品牌的机会吗?
文
星晖佳璇陈梅希
编
园长
又一家餐饮品牌出事儿了,这次“居然”是星巴克。
最近,新京报在两家星巴克门店调查发现,两家店普遍存在过期食材继续使用、篡改保质期、偷偷上架所谓“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等问题,并且其“飞行检查”也只是流于形式。
作为知名度极高的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的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引爆了舆论场。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提供过期产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长久保鲜”。面对空前的信任危机,星巴克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这会是本土咖啡品牌的机会吗?
星巴克,一次又一次被原谅
这并不是星巴克第一次陷入类似争议。
图源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今年11月24日,由于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盐田壹海城二分店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月饼,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深市监盐处罚〔〕海山47号)。
更早之前的5月15号,来自福州的林女士经媒体曝光,她通过星巴克官方APP下单酸奶,收到后发现酸奶已过期。林女士向星巴克的在线客服反馈此事,但只得到了“一张中杯券作为补偿”的解决方案。
林女士希望得到商家道歉,客服也表示两个工作日内会与林女士取得联系,但直到5月18日,她都没有等来星巴克的电话。
年5月、6月,星巴克曾接连陷入食品安全争议。
据《钱江晚报》报道,年5月下旬,网友"小米_Adela"在宁波星巴克世纪广场店发现一瓶过期的"星巴克杏仁味糖汁",并用手机拍下了标签照片。面对顾客质疑,店内工作人员不以为然,表示以罐体上手写的日期为准。
5月21日晚,星巴克公关部工作人员表示,店员操作失误致使过期糖汁重新使用,过期糖汁已被销毁,星巴克对消费者致以歉意。
不到一个月之后,据《新快报》报道,山东市民李女士从星巴克和谐广场店买来一份金枪鱼三明治,后来发现三明治已过期。对此,星巴克公司相关负责人仅回应称:"是由于个别伙伴(即星巴克员工)的操作疏失造成的。"
至于究竟为何星巴克分店没有按照规定销毁过期三明治,星巴克公司并未给出解释。
甚至早在年7月27日,《新民晚报》就曾报道,上海市民陈先生和朋友来到位于延安东路广西路附近的星巴克咖啡店,买到了已过期4天的苹果汁,双方僵持近2个小时。经过协商,店方承认该饮料过期,自身工作存在一定过失,并撤下剩余产品。
该店负责人称,星巴克出售的产品都经过严格监控,一旦发现过期产品都会立即销毁,其它门店绝对不会出现类似事件。
如今看来,所谓“绝对不会出现类似事件”的其他门店,这些年来其实一直演绎着相似的故事。星巴克的“失误”,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新闻报道中流窜,一次次调查、整改、被遗忘。
纵然产品问题频出,但星巴克始终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入华二十多年来,星巴克一向被视作“高端时尚”的代名词,甚至曾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准的标准。流水的挑战者,铁打的星巴克——这句戏言,不失为中国咖啡市场格局的真实写照。
星巴克的品牌建构能力有目共睹,覆盖率是其延展品牌触角的基石。自入华之日起,星巴克针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从未停歇,门店数量节节攀升。
新冠疫情影响下,星巴克在海外一度采取了相当果断的关店举措,但就中国而言,星巴克雄心依旧。截至年第三财季末,星巴克在中国已拥有家门店。预计到财年末,星巴克将在中国市场经营超过家门店。
另一方面,星巴克也顺应了中国餐饮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近年来,星巴克陆续上线了专星送和啡快服务,打通了支付宝、淘宝等多个第三方平台,提供线上预约、点单功能。年3月,星巴克中国啡快服务正式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