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批发市场买咖啡豆,我们就会发现,那里的咖啡豆一般分为AA、A、B或者AAA、AA、A三个级别,这是针对商业用途做出的简单分类,其实各个家的分级标准都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01.以咖啡豆的大小分级
-
同一产地的咖啡豆一定是以大而饱满为上品,这说明咖啡果实是生长到最佳状态才被采摘的,这样的咖啡果实里的豆子才能体现最好的风味。
这种分级法通过筛网实现,将咖啡豆放在筛网上,来回摇动后,比网眼小的豆子就会被筛除,这些小豆子用更小的筛网再次进行筛选,这样层层选拔之后,咖啡豆就能分出级别。网眼大小以1/64英寸为计算单位,如果直径是19/64英寸,则编号是19,如果网眼是16/64英寸,那么编号是16。平豆20~19属于特大,18为大,17为准大,16为普通,15为中,14为小,13-12为特小。根据大小最后分为AA、A、B、C和PH等级别,AA为最高级别,这一级别的咖啡豆有资格入选精选咖啡,C级以下的咖啡通常用来当饲料和肥料。
02.以瑕疵豆的点数分级
-
方法是随机抽取克样品,放在黑纸上,不同的瑕疵对应不同的点数,比如小石子1粒算1分,大石子1粒算5分,破碎豆5粒算1分,虫害豆5粒算1分等,最后依照累积的缺点分数定级,最高级别是NY2,最低级别是NY8。印度尼西亚咖啡豆分为6级,Gr1-Gr6,埃塞俄比亚咖啡豆最高级别是Gr1。采用这个分类方法的大都是南美洲国家,不知道埃塞俄比亚和印度尼西亚凑什么热闹。
03.以产地的高度分级
-
产地海拔越高,咖啡质量越优。因为海拔低的地方,气候炎热,咖啡树的生长较快,吸收到的土壤营养较少,咖啡的口感也就较差。生长~米的是极硬豆(SHB);生长在~米的是高硬豆(GHB);生长在~米的称为硬豆(HB);生长在~米的称为太平洋级(Pacific)。
04.其他分类方法
-
夏威夷科纳咖啡豆分为Type1和Type2两大类,Type是扁平豆,Type2是圆豆。在两级别之下,再根据大小和瑕疵豆的数量分成若干级别。哥伦比亚咖啡分为Supremo、Extra、EP-5%、EP-10%等,Supremo为最高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