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现在已经成为最流行的饮品之一了,除了好喝,还具有“功能性”,可以提神醒脑,止痛,过去的研究还发现了它与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相关。
这些好处除了和咖啡中的咖啡因有关外,也有可能和其他的化学物质,包括多酚、生物碱葫芦巴碱、镁、钾和维生素B3等有关,它们有改善氧化应激、肠道微生物,调节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
那么根据已有的研究,咖啡究竟有哪些好处?过多摄入又有哪些危害?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来说,还能像平时一样喝咖啡吗?在最近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综述文章回答了这些问题[1]。
生活中的咖啡,咖啡因与健康
首先,除了咖啡之外,茶/茶饮料、能量饮料、巧克力和一些止痛药物中也含有咖啡因成分。根据美国农业部FoodDataCentral的数据,研究人员列出了常见的饮品、食物和药物中咖啡因的含量。(可能和中国有所不同,大家姑且做个参考)
对于一般人来说,咖啡因在摄入后45分钟内可以达到几乎完全吸收的程度,成人的咖啡因半衰期为2.5-4.5小时,吸烟会让咖啡因的代谢速度大幅增加,半衰期缩短50%以上,而妊娠期女性和新生儿的代谢能力较弱,半衰期分别为15个小时和80个小时。
另外,有很多药物,比如一些喹诺酮类抗生素、心血管药物、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它们和咖啡因由同样的肝代谢酶代谢,所以会互相影响半衰期,如果平时需要服用这些类药物的话,喝咖啡的时机可能要考虑一下。
除了非常热爱咖啡的人,大多数人喝咖啡主要是因为——太困了,希望咖啡能提神醒脑,提高一下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不过,虽然40-mg适量的咖啡因摄入足够达到减轻疲劳、提升清醒程度和缩短反应时间的效果,但在习惯性饮用咖啡的人中可能效果会不那么明显,除非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戒断。
不仅提神醒脑,咖啡因还有辅助镇痛的作用,一篇总结了19项相关研究的综述指出,在止痛药中加入-mg的咖啡因可以小幅提高疼痛缓解的患者比例。
图片来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