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今年56岁,是个喝茶爱好者,家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茶叶,还为喝茶专门买了一套红木茶台。他对喝茶很有研究,冬喝红茶、夏喝绿茶,针对不同人的口味,还能搭配出不同口感的茶水。
然而最近在小区里下棋时,听邻居说起一件事儿,差点颠覆了他多年以来的喝茶习惯。老刘:“老张,我闺女最近过来给我送了几套茶叶,回头上我家一起品品啊?”
没等张叔说话,坐在对面的老李开口了:“茶水还是少喝点吧,咱们年纪都大了,身体条件不行,还是多补充营养比较好。”老刘:“这是什么话,喝茶多养人啊,你不喜欢喝就不喝嘛,别挡着我们哥俩。”
张叔疑惑道:“就是的,我喝茶喝了30多年,咱们一起玩的几个邻居都知道,你怎么说茶不能喝了?”老李:“你没听说吗?茶水喝多了容易缺钙,你最近不是总说膝盖疼,估计就是喝茶喝的。”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过“喝茶会导致缺钙”的说法,有些人甚至为了避免缺钙而戒掉喝茶。一直以来,茶叶在人们认知中都是养生佳品,怎么到了微量元素这,就成了相生相克的“祸害”了呢?
一、喝茶缺钙,是真的吗?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钙质的缺乏,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骨骼健康度下降。比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磕碰后骨骼容易受到损伤等,都与缺钙有关。
也因此,中老年人对缺钙和补钙这些话题尤为重视,生活中更是会为补钙尝试各种方法。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喝茶容易缺钙呢?还要从茶水的特性说起。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喝茶的好处非常多。茶水不仅比白开水的清淡味道好喝,让补充水分时的体验更佳,还能间接获取多种营养物质,对机体运作以及生活状态有一定程度的调整。
比如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经常喝茶可以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对维护机体状态,延缓衰老都有一定效果。再比如维生素C,该物质含量较高,提高营养储备的同时,还能减轻辐射的影响。
然而其中的草酸和咖啡碱,却成了阻碍钙质吸收的“罪魁祸首”。不少人认为,长期喝茶会摄入过多的草酸和咖啡碱。草酸会与钙质在肠道中结合形成草酸钙,这种物质难以被人体吸收,同时还会浪费钙质。
而咖啡碱具有促进排尿的效果,当人体内水分循环加快,这个过程就会带走一定量的钙质,继而造成缺钙。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人们对茶水作用的误解罢了。
医学领域有一种说法,“忽视剂量谈*性,就是耍流氓”。同样的,摄入一种物质时,想要达到阻碍另一种物质吸收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剂量。如果剂量达不到标准,那么“喝茶会导致缺钙”自然是不成立的。
先说草酸,人们喝茶时摄入的草酸其实非常有限。检测发现,大部分茶叶中的可溶性草酸含量仅达到3mg每克,黑茶含量更低,只有一半的水平。
按照人体每日草酸摄入量mg左右为标准,喝茶的总体摄入量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而微量的草酸进入人体,其实根本不足以影响钙质的吸收。
再来是咖啡碱,说该物质利尿,会通过排水的方式让钙质流失,大家属实多虑了。正常情况下,只要是增加饮水,都会引发排尿频繁的现象,不只是喝茶,饮水量达到一定标准,也会出现这个现象。
喝茶、喝水对排尿的影响,本质上区别不大。大家不可能为了避免钙质流失就不喝水,这不现实,也不符合人体机能运作的规律。所以喝茶并不是导致缺钙的直接因素。
那么喝茶到底会不会影响到钙质的吸收呢?是有可能的。喝茶有讲究,需要懂得调节水温、控制摄入量,在冲泡过程中,对茶叶量的把控也很重要。
如果冲茶时为了追求茶水浓郁的香气而多放茶叶,茶水浓度过高,就会对肠胃造成一定的刺激。长期如此,肠胃状态不佳,吸收功能减退,确实有可能影响到后续摄入钙质的吸收情况。
只不过,长期喝浓茶的人,大多会因为其中的刺激性物质过于丰富,引起精神亢奋而睡不着觉,所以多半会纠正这个习惯。既然长期喝浓茶的情况不常见,那么“喝茶缺钙”这个说法就失去了说服力。
二、中国人缺钙的真正原因
1.乳糖不耐受
早期的中国物资匮乏,能喝上牛奶的基本都是富贵人家。但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资丰富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喝上了牛奶。然而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却没有被解决。
据了解,我国超过9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情况。以至于喝完牛奶,或吃一点含有乳糖的食物就拉肚子,不只是婴儿、幼童,不少成年人也深受其影响。
即便出生时没有这个问题,进入中老年阶段,身体机能下降,后天也会发生不耐受的情况。中国人普遍对牛奶不耐受,为了减轻身体负担,自然会减少摄入牛奶。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缺钙。
2.盐分超标
根据国民膳食标准,人每天摄入的盐分不得超过6g。但相关调查报告却指出,我国居民平均摄入盐分为每日12g,达到了标准摄入量的两倍。特别是加工食品爆发性增长,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的日常食盐量。
要知道,盐分摄入超标会导致机体负担增加,特别是水分渗透的能力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强。肾脏压力过大,一般需要排出更多钠物质来维持机体平衡,而排出钠,又需要依靠更多的钙质来支持。
临床研究指出,肾脏每通过运作处理掉6g盐分,就需要消耗掉50mg左右的钙质。如果长期保持高盐分饮食,机体中的钙质储备必然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缺钙。
3.高钙饮食缺乏
除了乳糖不耐受,喝牛奶比较少以外,人们对高钙饮食也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摄入量。缺钙一般分为两类,摄入的不足,和吸收的不足,而高钙饮食恰恰关系到钙质的摄入量。
高钙食物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占比很低,比如乳制品、鱼肉、海鲜、畜肉、禽肉等。特别是对于一些中老年人,为了减轻身体负担,方便消化,直接把荤菜给戒了,天天纯素饮食。
饮食结构过于单一,不仅会影响到人体的营养储备,不利于钙质的摄入,同时还会因为营养不均衡带来新的问题。比如肠胃功能减退,越是不注重科学搭配,肠胃得不到锻炼,消化能力就会越差。
按照中老年人对钙质的需求,每天最少要保证mg的钙质摄入。如果三餐搭配合理,那么通过饮食就可以获得mg左右的钙质。若想达到mg的标准,还需添加其他高钙食品才能满足。
但由于中国人饮食中高钙食物含量较少,或者说没有一个长期的摄入习惯,那么长此以往,中国人更容易缺钙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忽视摄入,无法保证摄入充足,也是中国人缺钙的一大因素。
4.太阳晒得不够
阳光照射关系到钙质吸收,人在光照刺激下会促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当该物质作用于钙质,就会提高其吸收率,以保证人体需求。然而我国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偏白的肤色,不仅是女性,不少男性也在防晒。
人们为了防晒全副武装,而遮挡阳光的同时也挡住了钙质的吸收。据了解,1平方厘米的皮肤被阳光照射3小时,可以产生20个单位的维生素D,比例相当高。人只需暴露在阳光下10分钟即可满足需求。
而习惯性的物理防晒或化学防晒,直接阻碍了阳光照射,紫外线无法穿透这些防护,也就无法作用于人体。因此,中国人缺钙与大众审美过分追求皮肤白皙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如何改善缺钙问题?
1.了解自己是否真的缺钙
其实对于缺钙,人们总是通过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对自身情况进行判断,至于是不是真缺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有些人甚至认为,多补点比不补强,出现盲目补钙的情况。
大家要明白,补钙只有在缺钙的条件下才有用,才能发挥效果,如果摄入过量,反而会给机体造成负担,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只要饮食合理,钙质摄入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除非是长期吃素、完全不晒太阳才有可能缺钙。因此,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的钙质储备情况与需求情况,建议就医检查。如果骨骼确实需要更多的钙质滋养,机体储备量不足,再补钙也不迟。
2.提高摄入
增加钙质摄入,可以通过食补和药补两种方式。如果缺钙的情况不是那么严重,食补足以,但如果缺钙比较严重,急需大量的钙质补充,则推荐药补。
高钙食物种类丰富,比如豆制品、海产品、肉蛋奶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饮食结构,将一些低钙食物替换掉,或者循序渐进的增加高钙食物的摄入,即可满足人体所需,改善缺钙问题。
而针对严重缺钙,需要借助医用补充剂补钙的人,则建议咨询自己适合哪种补充剂。受体质差异影响,每个人对补充剂的反馈不同,只有根据体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补充剂,才能高效获取钙质。
3.增加户外活动
有些人认为,老年人体质较差,锻炼的负荷太重。但实际上,大部分身体机能良好的老年人,都有长期运动的习惯。户外运动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增加了光照时间,促进维生素D合成,另一方面提高身体素质。
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刺激,骨骼强度提升,对于钙质吸收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建议大家,定期进行运动锻炼,每周3至5次,强度控制在中等即可,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承受力和需求调整。
总结:
喝茶确实有可能影响到钙质吸收,但由于长期喝浓茶的情况并不普遍,所以喝茶不能成为人们缺钙的主要原因。真正影响钙质储备和吸收的,是摄入量不足、光照时间不足、乳糖不耐受以及盐分摄入超标。
为了改善缺钙,大家需要通过提高摄入、加强锻炼的方式来实现。那么各位朋友,你缺钙吗?你是如何改善缺钙问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