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Tims中国的计划,到年,它要在华门店数增加至约家。
食品资本局(ID:FoodBud)
文|西子
10月29日,咖啡连锁品牌TimHortons中国(以下简称Tims中国)宣布其国内门店数量已达家,第家门店落地在天津。
Tims在中国门店数量增长情况为:年10月15日,在上海开出第家;年6月18日在苏州开出第家;10月15日在天津开出第家。
TimHortons是一家加拿大餐饮公司,拥有56年历史的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是加拿大快餐行业排名第一的连锁餐厅。
Tims中国的资本故事
年,笛卡尔资本集团(CartsianCapitalGroup)和餐饮品牌国际有限公司(RstaurantBrandsIntrnationalInc.)在华共同成立合资公司Tims中国,其中,笛卡尔资本集团是Tims中国的控股股东,在这一年进入中国市场。
进入中国市场后,Tims咖啡与腾讯关系密切。年5月,有消息称,Tims拿到了腾讯上亿元的战略投资。今年2月26日,Tims中国宣布获得第二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腾讯增持、钟鼎资本跟投。
现在Tims中国的董事会中,四位是来自笛卡尔资本集团,一位来自腾讯的(MiziZhu),一位来自红杉资本的EricWu(吴海兵),还有一位是来自RBI的。
今年8月份,Tims中国计划通过SPAC的方式赴美上市。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ilvrCrstAcquisitionCorp与Tims中国达成合并协议,Tims中国包括债务在内的估值约为16.88亿美元。之前预计的是年第四季度落地,现在可能要推迟到年第一季度。
这一交易可给新公司带来3.45亿美元的现金,新公司的整体作价为20.33亿美元。合并后,Tims中国的现有股东持股为80.2%,SPAC股东持股为16.4%,Sponsor持股为3.4%。
从SilvrCrstAcquisitionCorp在纳斯达克披露的文件来看,Tims中国的故事主要是这么讲的:
1、只要是咖啡的品牌,资本故事基本上必讲中国市场的咖啡人均杯量贼低,以及还是高速增长的市场,强调是增量市场。
在Tims中国的介绍文件中,其挑了今年北美的咖啡连锁品牌DutchBros作为对标。
参考:《咖啡连锁品牌DutchBros上市:家门店,市值62亿美元》
DutchBros上市的时候发行价为23美元,现在已经涨到了69.71美元,市值高达.8亿美元。
2、第二个故事就是,门店规模。Tims中国规划的是在年的时候,在中国市场开出家门店。
汉堡王进入中国市场是由笛卡尔资本集团一手操办的,在年9月的门店数量已经有超过1家。这次继续操盘Tims中国,还引入了腾讯和红杉资本一起做大做强。
腾讯给Tims中国导入的资源主要是在数字化和IP联名方面,比如8月份跟腾讯电竞合作的首家升级版电竞咖啡旗舰店在深圳开业。
而红杉资本的吴海兵拥有20年的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资本市场以及咨询服务的经验。曾任嘉御基金合伙人,在此之前是7天连锁酒店(于年更名为铂涛集团)的CFO,带领公司9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年退市,以及年锦江酒店集团对铂涛集团的股权收购。在线下实体门店的连锁化与上市路径上,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3、第三个故事是数字化。可以看到的是,Tims中国的数字化收入占比超过70%,其中门店下单占比28%,直接通过App和小程序等移动下单的占比34%,而美团、饿了么等外卖渠道的订单占比为38%。
截至今年6月,Tims中国的忠诚会员规模到了万。在今年的第二季度,移动端的订单数大概在万。
突围之路在哪里?
上半年,Tims中国门店数达到间,期内净增门店82家,较年的家增加了近两倍。根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来看,Tims中国的门店数已经有家,即使像其规划的到年,开出多家,离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门店规模还是差别很大。
截至年12月31日,Tims中国去年总营收约2.12亿元人民币,净亏损约1.43亿元人民币。在年的营收为万元,而年的预估营收规模为6.71亿元。
进入年后,其业绩出现明显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1.03亿元人民币,接近去年总收入的一半。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多,Tims中国今年的同店销售增速却出现放缓迹象。据其8月披露的文件,Tims中国第一季度同店销售增长42.5%,到上半年,其同店销售增速已下滑至34.8%。
根据Tims中国的规划,寄希望于在年,做到76.37亿元的收入规模。到今年12月31日,其门店总数或将超过原计划的家达到家。按Tims中国的计划,到年,它要在华门店数增加至约家。
以年家门店的规模来看,营收为2.12亿元,单店的平均年收入为.7万元。
来对比一下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数据:
根据星巴克的财报,年财年(截至10月3日一年的数据,也就是去年第四季度+今年前三季度),星巴克中国整个财年的总收入是3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8亿元)。
而根据瑞幸咖啡公布来看,年上半年收入为31.8亿元,同比增长了%(也就是年上半年收入为15.4亿元,全年收入为40.33亿元),瑞幸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合并为一年的收入为56.7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的门店数为家;截至年的第四财季(截至10月3日),星巴克的门店数为家。
根据这个数据来测算,星巴克的单店年度营收为.2万元;而瑞幸的单店年度营收为.8万元。
再看看,在门店方面,Tims中国的主要门店形式有三种:标准店、TimsGo,及少量主题店和TimsLab类的创意体验型门店。TimsGo类似于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近几年探索的快捷店形式——门店面积更小,以手机点单、外卖或自取为主,坪效更高;标准店则一般开在综合性的购物中心和商场。
Tims中国的单店模型:标准店的年度收入要有万元,投资回报期需要20-30月;TimsGo的小店模型,年度收入要有万元,投资回报期需要18-24个月。
单说一下,Tims中国的TimsGo门店模型,面积在20-50平米;如果门店的年度收入能到万,年坪效预估会在5万元,这是A级甚至是S级的水平。
而标准店(包括金枫店和红枫店),金枫店是平米以上,红枫店在-平米,像深圳首店平米,取个平均数平米,按照万年收入预估,年坪效为2.3万元。对比一下喜茶、奈雪的茶和星巴克,坪效水平相当低。(喜茶每一平方米店面每年能产生约8万元的营业额,而奈雪的茶能产生约5万元营业额,星巴克标准店坪效约为4.3万元)
目前,Tims咖啡在中国发展仍以特许经营模式为主,但Tims中国CEO卢永臣也曾公开表示,“为保证食品安全及管理规范等问题,Tims咖啡将继续以开发直营店为主。但在二、三线城市,周边城市直营进入并且发展顺利的情况下,会尝试性发展加盟店”。
现在不论是茶饮,还是咖啡品牌,大致的模式都是大店做品牌,小店做加密工具。虽说,商场有了一家星巴克之后,还可以继续容纳另外一家玩空间的门店品牌,只是现在的数据来看,还需要更加锋利的单店模型。
卢永臣在投资者路演中,还强调了数字化是强于星巴克这样玩家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若论数字化,这么多咖啡品牌中,没有哪一家数字化能力比瑞幸咖啡更强。瑞幸咖啡在经历财务造假之后,到了粉单市场,今年股价还在继续上涨,核心原因是门店的运营能力和数字化的水平,在这片市场中依然领先众多玩家。
此外,Tims中国寄希望通过,把餐食和甜点做得更好,以此来形成与星巴克的差异化,这是远远不够的。当门店的规模越来越大,单店的创收效率是会下滑的,锋利的门店模型怎么来继续打磨和构建呢?真的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