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有在电视电影上才能看到的咖啡,如今却随处可见。虽然爱喝咖啡的中国人不多、咖啡馆也并不多见,但是,瓶装咖啡饮料、速溶咖啡,甚至奶茶店都在售卖咖啡,就说明咖啡如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我第一次接触咖啡,是在高三,为了高考而特意准备的。那时我们的小县城甚至还没有大型超市,也买不到咖啡。记得我那两罐咖啡是我的父亲去海南出差时带回的。
那两罐咖啡是像粗盐一般大小的黑颗粒。依然记得开盖时的气味,像烧焦的炭火。居然冲泡不开,味道又苦。于是咖啡并没有给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今,我健身一年多,接触了黑咖啡,并且靠着黑咖啡的帮助,成功减脂。我想更多地了解咖啡,于是《如何制作咖啡:咖啡豆背后的科学》进入了我的眼帘。接下来,就让我带着你一起去了解关于咖啡豆的那些故事吧!
关于作者
拉尼金斯顿
英国的美食作者,也是一名活跃于各个领域的专业食品顾问。在阿莱德莱德大学获得食品研究和写作的硕士学位,其擅长的领域除了咖啡还有食品人类学。
目前,我只愿意喝黑咖啡,因为去除提神的功能,还能够帮助身体燃脂,阻止脂肪堆积。咖啡真是神奇的饮品,在我的印象中,大概只有榴莲和香菜是如此特殊:从一开始的讨厌到如今的沉迷于它的香气和味道。
关于内容
这并不是一本食谱,也不是咖啡豆集锦或生活方式的补充。全书一共六章,别介绍了,咖啡豆的故事、咖啡豆的化学成分、烘焙与研磨、冲泡,萃取和平衡、咖啡与科技以及如何制作咖啡。
书中诠释了咖啡制作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清晰地逐步讲解了所有主要咖啡制作方法如何实现,以及何种咖啡豆、烘培和研磨方法是最适合这些方法的。
咖啡的起源
关于咖啡的起源,有一个十分迷人的故事。据说咖啡偶然被人类发现,是源自一个年轻的埃塞俄比亚牧羊人,他发现羊群在嚼过一种稀有的植物,之后就不知疲倦地腾跃。牧羊人亲自尝试了一些,感觉到浑身充满能量之后,他将一些神奇的植物带回自己的部落。消息传播开来,余下的便成了历史。
咖啡是在文艺复兴前后,在欧洲传播开来的。咖啡对于当时来说似乎是一种非常适宜的产品:艺术、科学、探索和人类的好奇心融为一体,这种新鲜感恰恰是身处文艺复兴的人们所需要的,他们时刻准备着去面对时代的突破、发明、创造和模式的转化。或许,考虑到咖啡因对于大脑的影响,咖啡是文艺复兴肇始的原因之一。
简单的说则是,咖啡启动了文艺复兴的开始,这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咖啡与人类的共鸣
在我做好第一杯咖啡前我不说早上好,因为它不是。
有多少人是用一杯咖啡来开启一天的?而我最想了解的是为什么健身人士会钟爱黑咖啡,在书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们这么喜欢咖啡的众多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和咖啡的生物化学在分子层面上有一种共鸣。咖啡中含有很多可以让人兴奋的成分,这是这些成分与大脑中的腺苷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腺苷受体在能量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
咖啡因具有与腺苷类似的分子结构,尤其是两个氮环。这种结构的相似性,意味着咖啡因可以人类神经系统的肝腺受体结合,同时不必激活它们。这可以有效地阻断受体检测腺苷的水平,因此,即使你的腺苷水平升高,也会让你保持精神集中的状态。
咖啡因与肾上腺素的作用方式类似,会增加呼吸的次数及心率,导致短暂的能量爆发。也许咖啡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提高大脑的灵敏度,同时几乎没有副作用。
结语
如今,咖啡已经成为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咖啡开启新的一天,而我也加入了其中。
而我们如今能接触到的也仅仅是速溶咖啡而已。手冲咖啡越来越受追捧。一口锅、咖啡粉、水和热源就能制作一杯简单的咖啡。
学习一杯完美咖啡背后的科学知识;
知道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咖啡豆;
了解每种咖啡制法的优缺点和正确操作。
这是我在《如何制作咖啡》一书中所了解到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精致而又讲究的插画让我大开眼界、十分欢喜!
似乎学会制作咖啡精致的生活就在眼前!喜欢咖啡的你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