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者早就注意到,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植物往往比提供主食的植物扩散得更快,扩散幅度也更大。
——戴维·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
人类的味蕾主要能感受到酸、甜、苦、咸这四种味道。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我们的舌头还能尝到鲜味,而当这些味道以不同比例混合时,就构成了这个活色生香的世界。
如果说,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味道配方,那么,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尝尽所有。而咖啡这种神奇的果实,却是风味世界的微观体现,这为我们体验更多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尽管咖啡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悠久,却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咖啡在当代中国的故事,可以从上海的一条马路说开去。
一条马路上的新消费文化
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安福路,从头到尾不过米,却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性格:时髦、开放、有腔调且兼收并蓄。坐在中西折衷主义的街角晒太阳,看着往来的人群,便可感受到几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有拿着纸杯咖啡步履如飞的上班族,也不乏点一杯手冲、捧着书本或电脑的Freelancer,还有把咖啡当道具、追求“出片”的网红们……或许除了口感之外,另一部分人对于咖啡的需求,是它的附加价值:比如环境、氛围和腔调。
上海本身是有咖啡文化的,老上海人讲“恰杯清咖”,在南京西路,你能找到很多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咖啡馆。而在安福路,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调性:日式的简洁精细,欧式的繁复奢华,美式的豪放粗犷……在这里都能够窥到一些端倪,彷佛这里的土壤就是为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态所准备。
在这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