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拿走了咖啡利润
全球消费者喝的咖啡越来越多,咖啡零售价格也不低。那么到底是谁拿走了咖啡的利益?
咖啡主要分为罗布斯塔(Robusta)和阿拉比卡(Arabica),前者是耐寒的低质豆,用来制作速溶咖啡或混入浓缩咖啡以增添一丝苦味,而阿拉比卡是口感柔和的优质豆类。
阿拉比卡咖啡从高到低分级,高级豆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并经过湿法加工,质量较差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并在阳光下晒干。
咖啡价格问题的根源在于低品级阿拉比卡咖啡豆产量增加,拖累整个市场走低。
与许多农业大宗商品一样,咖啡市场也容易出现“盛衰轮替”周期:高价格引发种植面积扩大和管理改善,从而带来产量提高。这种周期在咖啡市场格外突出,因为咖啡并非一年生作物,一旦种下一株咖啡树,它将会持续产果,尽管产量和质量会趋于下降。但是,当咖啡树第一次结果时——在种下至多4年之后——新增产量可能会拖累价格。而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咖啡豆品质下降、产量减少。
抛开这些因素,在生豆到制作的过程中,咖啡的利益到底被谁拿走了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花25元买一杯咖啡,钱都花在了哪儿?
35%:商店成本/租金
25%:员工成本
15%:税收及额外成本
10%:利润
7%:杯子、餐巾纸和搅拌棒
4%:牛奶
4%:咖啡
咖啡豆本身的价格:1元
从上面不难看出,其实咖啡本身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它是在不断加工的过程中抬高“身价”的。其实作为咖啡控的我们,完全可以规避掉那些咖啡的“附加”值,喝上一杯既健康又廉价的咖啡——那就是自己买豆子(或者咖啡粉)喝现磨咖啡。喜欢咖啡的你,可以试试呦!
coffee
——THEEND——
打开抖音搜索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