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奇诺、玛奇朵、拿铁、摩卡,对于我这种很少喝咖啡的人来说,名字感觉好“高大上”,估计这几款也是经常喝咖啡人的首选。但历史上这些咖啡种类都是欧洲底层工人百姓喝得,当时如果稍微有点钱,可不喝这玩意儿。
美式咖啡是美国的么?不,这只是一种咖啡的名称而已,跟前面提到的那些种类一样,通通来自意大利。那么为啥偏偏意大利人对咖啡如此有研究?这些个当今主流的咖啡品种到底是咋回事儿?今天为啥成了“主流”?
欧洲中世纪都是以封建领主的采邑庄园模式运营,也就是农业和畜牧业的综合体,商业只有在意大利半岛北部各城邦共和国兴盛。其中威尼斯共和国曾经长时间把持着整个地中海的贸易,所以许多“新鲜玩意儿”最早传入欧洲的第一站是就是意大利。
咖啡的原料咖啡豆,在美洲、非洲、亚洲都有分布,唯独欧洲不是产区,所以最早在欧洲是很难得的东西。意大利人最早的喝上了从东边采购来的咖啡,当当时制作咖啡的技术非常原始和初级。当奥斯曼帝国建立,陆路的东西方贸易被阻隔之后,大航海开启,欧洲西海岸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后来的英法,慢慢从海路打通世界各地,威尼斯的海上贸易地位被取而代之。
进入十九世纪,一家巴黎的咖啡馆发明了一款冲滤咖啡,今天人们肯定是非常熟悉了,这种通过精细过滤只留下咖啡豆香苦味的“爽利”咖啡,很快就因原汁原味无杂质的特点成为欧洲的主流。聊到这里,有没有感受到一种意大利人在咖啡方面被“喧宾夺主”的感觉?
但是,意大利的商业头脑还在,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文明世界的特点,就是慵懒会享受。既然西欧人能够通过设计、设备、工艺的改良产出新的咖啡品种,意大利人自然不会干落人后,特别是在这吃喝方面。年,angelomoriondo研发出了通过蒸汽快速制作咖啡的设备,并获得专利;年,luigibezzera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获得了重大改进专利;到年,这项技术算是基本成熟,利用高压蒸汽最快速度得到一杯咖啡的机器被批量生产,这种机器所生产出的咖啡有专属名称——浓缩咖啡。
机器节省了人力,快速节省了时间,人们喝一杯咖啡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了,从此咖啡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品,而是慢慢成了寻常百姓的日常饮料。
低成本带来了快速普及;快速普及带来了同质化竞争;竞争反过来又带来了商家进一步压缩利润,力求薄利多销;在超薄利润的现实下,商家又开始在简化服务流程方面下功夫。当大家都简化服务降低成本的时候,就只能在浓缩咖啡的基础上“加东西”了。
在浓缩咖啡里加入牛奶,得到一个新的名字叫——拿铁;在浓缩咖啡里加入奶沫,得到一个新的名字叫——玛奇朵;如果两个都加叫——卡布奇诺;如果啥都不加,就叫——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