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咖啡也干杯 [复制链接]

1#

撰文/项也

编辑/华记

八月初的一个周末,北京常营的华联超市里,一场新品促销吸引了不少人的驻足。一款瓶身与可口可乐十分相似的产品,和普通的可口可乐紧挨在一起,不留神都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这其实是可口可乐在大陆的新推出的碳酸咖啡饮料“咖啡+”。7月17日,可口可乐通过旗下社交账号宣布其上线的消息。“咖啡+”一经面世就成了网红,被网友称为饮料界“急支糖浆”。所谓碳酸咖啡饮料,通俗地讲,就是在可乐中加入了咖啡:入口口感几乎跟可口可乐的口感并无二致,甚至,如果你拧紧瓶盖用力摇晃,它也会像所有的可乐一样喷出泡沫。不过,气泡和可乐的甜味之后,就能逐渐感受到咖啡的香醇味道。瓶身上除了咖啡豆图片之外,还标注着添加了来自巴西的咖啡。这是继年从日本引进乔雅咖啡、年收购连锁品牌Costa之后,可口可乐再次重注咖啡赛道。瞄上咖啡饮料的还有农夫山泉。从矿泉水到茶饮料再到果汁,农夫山泉再次玩起跨界,两个月前推出了一款名字有些奇葩的饮料——“炭仌”咖啡。官方的解释是,炭代表着咖啡烘焙过程中的火与热,仌同冰,意味着低温萃取的流程。这个夏天,首次涉足即饮咖啡领域的还有乳业巨头伊利。7月12日,伊利宣布推出新品圣瑞思咖啡,正式跨界进入咖啡领域。目前,圣瑞思主打的有两款风味,瞄准的是咖啡馆常见的奶咖产品——拿铁。尽管刚跨界到咖啡领域,不过伊利并不“怯生”,新品上线没几天,就请来了流量小生陈立农作为代言人。如果算上耕耘多年的雀巢、星巴克、三得利、统一、味全等等,主流饮品快消公司大半数都已经入局即饮咖啡市场。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所谓即饮咖啡,指的是打开包装就能饮用的咖啡,通常是瓶装或易拉罐装的液体咖啡饮料。近几年来,即饮咖啡的年增长率均保持20%以上。尽管市场规模还不大,不过高增长之下、众多竞争者已经涌入。这个夏天,即饮咖啡市场有点燥。

01

夹缝中的机会点

沃欧咖啡创始人王鹏最近总是往加油站跑。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汽车需要天天加油,而是自己的一款咖啡新品刚刚上线,正在铺设渠道,而加油站便利店是他最为看重的渠道之一。“即饮咖啡越来越多,”王鹏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加油站便利店是即饮咖啡的一个集中地,“雀巢等传统品牌优势还在,新品牌也不少。”不仅仅是加油站便利店,在常营的一家高端超市里,一整片的货架都摆设着各种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即饮咖啡。与此同时,在AI财经社调查的多家便利店中,即饮咖啡的品牌和数量也都不少。“即饮咖啡近几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增长,增速已经超过了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市场。”世界中餐联合会咖啡分会副主席于方告诉AI财经社。欧睿国际数据显示,预计到年,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将达到亿元。事实上,即饮咖啡的扩张是建立在中国咖啡的整体市场同样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超15%的速度高速增长,相比之下,全球平均增速仅为2%。预计到年,中国将成为市场规模达1万亿元的超级咖啡消费大国。不过,相比较于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即饮咖啡的历史要短的很多。且看中国咖啡行业的两个重要的“引路人”雀巢和星巴克——雀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培育咖啡树种、建设咖啡烘焙厂;而星巴克在年的北京国贸,开出了大陆第一家星巴克现磨咖啡馆。一个是以速溶咖啡切入,另一个则直接杀入了现磨咖啡市场。相比较而言,即饮咖啡市场明显晚了不少。直到年,在台湾统一强势推出雅哈咖啡,开始与雀巢正式对垒之后,整个市场才开始逐渐有了起色,消费者也越来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