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以为家译名黎巴嫩咖啡兑了老白开 [复制链接]

1#

年4月22日,网友暴走小岸在百度贴吧-咖啡吧发图求助:父母喜欢喝咖啡,这次出国去国外超市,发现全是咖啡豆,于是随便挑了个黎巴嫩咖啡(上图),不是咖啡豆,回来后父母冲了特别难喝,无法忍受,可能是喝法不对,我上网查也找不到,求咖啡达人。

有一个网友询问:你是怎么冲的?用什么冲的?

暴走小岸回复:开水。以前都是喝那种速溶的,这次以为又是速溶,味道那别提了,粘稠状,还能看着黑色的斑状漂浮,没法喝根本。

网友肠子叔:法式深烘。。。加芝士奶酪蛋糕搭配下,芝士蛋糕能增加醇度,顺滑感。

暴走小岸:完了。。白花钱了,还不如买咖啡豆了。

如何制作黎巴嫩咖啡,我也不懂,但我知道,直接用开水冲,味道肯定不对,白花钱了。

我真的感觉,《何以为家》这部黎巴嫩电影的片名,这么翻译,味道也不对。

戛纳电影节海报

影片英文原名是Capharnaum,是圣经中的地名,今已成废墟。据称耶稣开始传道时,即迁居此地,译为迦百农。目前还有迦百农耶稣小镇这个景点。

不作为地名使用时,韦氏大辞典把Capharnaum释义为”胡乱堆放东西的地方“,”一团糟的地方“。

影片女导演坚持使用这个片名,拒绝使用带有商业色彩的片名,一定是有特殊用意的。《迦百农》()是黎巴嫩、法国、美国合拍的电影,导演是黎巴嫩人娜丁拉巴基,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情的电影,赞恩愤怒起诉父母,希望法庭剥夺他们再生孩子的权利。

至此,影片名Capharnaum的含义,应该比较清晰了,把地名的意义和单词的释义叠加到一起,似乎就是”耶稣曾经传道的所在,现在是一团糟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影片译名《迦百农》是最合适的,也保留了原有黎巴嫩咖啡的味道。

导演娜丁拉巴基

台湾的译名是《我想有个家》,这个也真是够煽情的,不知道有没有提前征得人家的同意,抑或是早就聘请潘美辰作为影片的代言人了?

台湾海报

香港直接来一个《星仔打官司》,让我先蒙圈三分钟。这么大的事,秋菊知道吗?内容是周星驰小时打官司吗?

香港海报

台湾和香港的译名,跟《迦百农》比,已经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但还是通俗易懂的。《何以为家》,这么译,让人已经连马和牛都看不到了,让风给吹跑了吗?

韩国海报

你对我说:何以至此?我懂。

你又说:既经说定,何以变卦?我懂。

你再说:何以服众?我也懂。

你不依不饶,说:何以教我?这个,思考一下,我还是懂。

你愤怒了,说:何以为家?虽然你很生气了,但这个,我是真的不懂。

.5.18搜狐娱乐报道:外媒评《迦百农》:哭掉整整一袋纸巾

520网易网易娱乐报道:纳迪拉巴基凭借《迦百农》获戛纳评审团奖

.12.18新京报报道:《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名单出炉》(包括《迦百农》)

327凤凰网凤凰娱乐报道: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何以为家》近期上映(音译《迦百农》)

.4.16人民网娱乐频道报道:《何以为家》定档4月29日年度热作泪洒北影节,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佳作《何以为家》(音译《迦百农》)亮相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4.26时光网报道:《何以为家》推广曲MTV灵*拷问催人泪下

.4.29上观新闻报道:《何以为家?当12岁男孩把父母告上法庭.....

归纳一下:年,都译为《迦百农》,年3月,出现《何以为家》但注明音译是《迦百农》,后来,只剩下《何以为家》。

是谁最先翻译”何以为家“的,又是谁最后确定下来使用的?我默默地查了一下该片国内代理发行公司是谁。还有一个事情,让人十分不解,上面这个海报,主人公赞恩虽然很舒服,但还依稀有受苦受难迹象。下边这张海报,你怎么看?

国内公映海报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少年阳光灿烂,很幸福。这个,如同”何以为家“一样,离原本越来越远了。还有,影片的少年原名叫Zain,目前有两种翻译:赞恩;扎因,前者基本都在用,后者较少使用、如果这个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我认为是赞恩合适;如果如同影片中受尽苦难,扎因应该更好吧,原因,你懂的。

黎巴嫩入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Capharnaum片名译文,个人认为还是《迦百农》最好,其他的都变味了,没了灵*,也不符合翻译理论”信、达、雅“的标准,也就是说不信,背离了原意;不达,词不达意;不雅,就是美感全无。一袋好好的黎巴嫩咖啡,老白开硬给糟蹋了。汉语”为“词性教多,句式繁杂,而且是多音字,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费解,从而偏离了本源。《为奴十二年》的”为“用的真好,但这里的”为“,值得商榷。大家怎么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