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来做饭的6种家伙事儿,不好好读书 [复制链接]

1#

文/咖啡小芝士

中国古人用来做饭的6种家伙事儿,不好好读书,连名字都认不全!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吃”是一个不朽的话题,生而为人,没有谁能在吃的方面免俗。从最初的的茹毛饮血,到吃火烤的熟食,再到吃成为一种时尚,食物的烹饪在我们的历史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与之并行的,还有食物烹饪器具的更新换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们都是用什么炊具做饭的吧。

1、灶(zào):

“灶者,火之王,人所以自养也。”是《白虎通·王祀》中描写的“灶”的形象。灶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当时的人们烹饪食物,在地上直接挖坑,在坑的上面悬挂烧煮的器具,坑里点火加热来烹饪食物。来也有火塘,不同的是坑挖的浅了,中间放三块石头,用来放烹饪的器具,叫“火坑”或“火塘”,有的也叫“火铺”,现在南方也有火塘文化,只是有了更多的改进。

接着在地上挖坑烹饪之后,人们又开始用砖块或土坯、金属,做成固定的灶,这也是一直延续至今的文化,尤其是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做饭的灶台。

2、釜(fǔ):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这句诗是我们从小就一直背诵的曹植的《七步诗》中的诗句。那个时候烹煮食物用的正是釜,釜是放在灶上盛装食物的器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锅。

不同的时期,人们所用的釜的材质也不一样,比如在新石器时代,多用陶釜,到了铜器为主的商周时期,多用铜釜,后来慢慢出现了铁质釜。

3、鼎(dǐng):

“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我们比较熟悉的成语叫“人声鼎沸”,喧闹的像锅中的水沸了一样,这里就是形容的鼎是用来装食物的容器。

不过后来因为鼎总在比较重要的祭祀场合出现,慢慢成为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后来还继续演变出现了香炉。

4、鬲(lì):

“鼎款足者为之鬲”是对“鬲”的解释。鬲和鼎一样,最初陶制鬲也是烹饪食物的器具,后来逐渐演变成礼器。

5、甑(zèng):

“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这里的“甑”就是用来蒸饭的,甑相当于我们的蒸笼,如果没有辅助的器具,比如鬲、釜等,是不能用的。

6、甗(yǎn):

如果釜、鬲、甑等是单独的器具,那甗就是一整套的烹饪器具,下面是鬲、釜、鼎等,上面就是甑,就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和蒸笼组合。

最初的甗是一个整体的,到了秦汉时期,才分成了上部分和下部分。

虽然这些器具,到今天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但它们仍是我们今天所用的这些炊具的鼻祖,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了解这些原始的炊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中国汉字也可以趁机补补课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