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第三波咖啡革命嗎?
就像工業革命一樣,咖啡的革命也在你我身邊悄悄地進行著。自年至今,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從美國興起,逐漸蔓延至全球。作為消費者的你,已經感受到了嗎?
所謂第三波咖啡,指的是強調從種植到沖煮的完整呈現(BeantoCup),具體點說,就是咖啡師或咖啡館對於咖啡豆的選用有其講究,用較淺烘焙呈現咖啡的產地風味,用更科學的方法與器材萃取一杯完美的咖啡。
是的,端到你眼前的那杯咖啡,從咖啡農種下種子開始,其實已經經歷了漫長的旅行。種植、採收、處理、分級、包裝、運輸、烘焙、沖煮,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是風味的災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咖啡。第三波咖啡除了讓你品嚐一杯咖啡,同時也告訴你許多關於咖啡的故事。
那麼,既然有第三波,第一波跟第二波又所指爲何呢?
業界對第一波咖啡的定義是以速溶咖啡為代表的速食文化,不講究品質,只求方便。但速溶咖啡的發明,對咖啡的全球普及具有重大意義。
而第二波咖啡代表的,是以連鎖咖啡為主體的咖啡風潮,這就不得不說說星巴巴在咖啡全球化的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星巴巴在西雅圖崛起後,把新鮮重度烘焙的咖啡以意式咖啡機的沖煮的方式呈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強勢改變了一個地區的咖啡文化。
星巴巴等連鎖咖啡雖然強調了新鮮烘焙現磨咖啡,但因為其商業化模式,通常對咖啡產地語焉不詳一筆帶過,咖啡包裝上所描述的風味也是牛頭不對馬嘴,或者也許有,但是消費者還是記不住。
這股以星巴巴為首的奶咖風潮,所到之處都能迅速培養起一批咖啡消費人群。而這群人中有一部分最終會棄星巴巴而去,尋找更好的咖啡。
那就是我想要講給你的故事。
六年前,我來上海踩點的第一家咖啡館,位於上海市閔行保樂路的鄉村咖啡館,很勇敢地開在星巴巴旁邊,並且把它打趴搬家。在以老外為主的偏遠市郊,她是怎麼辦到的?很簡單,星巴巴有的她都有,並且做得更好。星巴巴的員工把咖啡當成工作,鄉村的咖啡師把咖啡當作事業;星巴巴的員工把顧客當作生意,鄉村的咖啡師把顧客當作朋友。
第三波咖啡的內涵,正如我所介紹的鄉村咖啡館。找尋有特色的咖啡生豆,自己烘焙;訓練有素的咖啡師,用合適的器材來沖煮。並且每一款咖啡都有背後的故事:哪個產區,什麼莊園,什麼品種,哪個處理法,有什麼風味……
這樣的咖啡館一家一家開起來,儘管有些跌跌撞撞,但以多圍大的態勢也足以令星巴巴小緊張了一下,於是星巴巴有了甄選店,有穿著黑圍裙的咖啡大師製作手沖咖啡……原來星巴巴也要向第三波靠攏了。聽起來滿令人興奮的。
不管是連鎖咖啡店還是獨立咖啡館,在這波咖啡浪潮中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其目的都是在辦公室與家以外的第三個空間裡,提供更好的咖啡。連鎖店提供了快速複製快速傳播的平台,而獨立咖啡館則是提供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以及獨特的空間體驗。
在我看來,獨立咖啡館就像是義勇軍,以咖啡為信仰,一波一波地投入這場咖啡革命中。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咖啡人願意深入產地了解咖啡的種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分辨出咖啡的不同風味時,我看到前仆後繼的義勇軍用奮不顧身換來的希望——咖啡館最終會成為咖啡農與消費者的橋樑,讓品嚐更多好咖啡成爲人們的日常。
——作者介绍——
本文转载自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