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岛咖啡一夜之间关3000家店,落后的加 [复制链接]

1#

昔日的“咖啡之王”上岛咖啡一夜之间关门家,成为了时代更替下的最大“败局”,上岛咖啡创始人感慨:本以为能够成为中国的星巴克,最后却因为缺乏对时代发展的摸索,被加盟制坑的体无完肤。

上岛咖啡为了收取加盟费,不断扩张门店,背后却缺乏管理,没有严格把控质量,更没有对人才进行培训,最终加盟商之间各自为*,一家门店出事,百家受到牵连。久而久之,口碑自然就被做烂,最终等来的必然是关门。

不只是上岛咖啡,像昔日的“零售巨头”沃尔玛,美特斯邦威,达芙妮,森马等连锁企业都已经在时代发展中被浪潮所淹没。这背后都是因为老板缺乏对时代的摸索,用着老旧的思维在新时代下运作。

那么在这个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传统连锁门店该怎么做才能够实现高效扩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板要学会赋能!

马云曾经说过:打工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老板不想被时代浪潮绊倒,就要学会赋能员工,把公司变成“创业平台”。

企业想要稳步向前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把员工变成公司的“自己人”,与老板同心同德才能够一起把蛋糕做大,实现共赢。

年,永辉超市已经连续亏损三年,来到濒临破产的边缘,没有办法之际只能在内部尝试“合伙人机制”,结果却让它逆袭翻盘,扭亏为盈。直到年前三季度营收高达亿,是当初营收的倍!

永辉超市逆袭翻盘的背后就是因为把公司变成了一个创业平台,让员工抛弃了“打工人”思维,成为了创业者。

永辉超市发展初期,老板已经兢兢业业经营了十多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虽然有几十家连锁门店,但员工都是拿着固定工资,根本没有任何的积极性。

服务型行业,如果员工都是得过且过,死气沉沉,服务态度更不会好到哪里去,消费者自然就不会到你家消费。

但自从使用了“合伙人模式”后,重新设计了员工的薪酬待遇,不仅公司成本没有增加,反而大大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斗志都被激活了,最终让永辉超市“起死回生”,成为了零售行业的新星。

那永辉超市是如何落地“合伙人模式”的呢?具体操作如下:(干货满满,欢迎转发收藏)

第一,公司搭台,员工唱戏。永辉超市每开一家门店,店长都是从内部员工进行挑选,不再从外部招聘。

同时店长可以获得门店利润的分红,具体要按照公司规定的超额利润分红机制来执行。同时门店的每个员工每个月都能够拿到门店的利润分红,只要门店每个月完成业绩目标。

这样一来,门店的员工收入与门店业绩息息相关,自然就会主动去关心门店的业绩,主动去服务消费者,刺激消费来增加门店业绩增长。

第二,人才激励机制,让公司实现人才裂变。公司为了能够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就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

比如老员工能够培养新员工,只要新员工能够出师承担新的项目,那么老员工可以获得新项目的利润分红。这也被称为“师徒激励制”。

这样不仅解决了人才缺乏的问题,还能进一步激活老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团队氛围。

第三,门店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帮忙。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赢”的理念,区域之间的门店都会在旺季的时候相互竞争,在淡季的时候相互帮忙。

同时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排名比赛,只要业绩排名前三的门店,都能够获得公司给到的1%~3%的利润分红。相反,要是排名后三的,就要面临处罚。

为此,永辉超市依靠这套创新的激励机制,让公司实现了自动化运作,员工自我管理,门店无忧扩张。老板也能够释放管理压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战略布局和资本运作上。

其实不仅是永辉超市,如今很多连锁门店都是利用了“合伙人模式”后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像服装行业的海澜之家,餐饮行业的海底捞,地产行业的德佑地产,水果零售的百果园……

因为这套模式涵盖了裂变、运营、管理、激励等优势,同时还拥有超高的适配度,适合于各行各业复制使用。对于公司内部的团队也是如此。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老板要懂得利用机制去执行,而不是像传统那样“画大饼”,毕竟今天的员工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而去工作。更多的是要求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公司氛围,老板格局。

所以老板要学会细化公司的治理水平,设计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推出让员工看得到摸得着的激励机制,才能够让自己公司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