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那种“咖啡对我完全没用”的人,因为喝完不仅没有更精神,反而一杯热乎乎的下去还可能还有点困,所以自以为是个咖啡因代谢能力很厉害的人(后来发现,这误会大了)。
比起现在的贫穷,当时的我是贫穷Plus,咖啡这种口感苦又不起效、价格也贵的东西,就自然被放弃了。
后来,我进入了健康界时尚的生命科学行业,其典型的产品是基因检测和肠道微生物基因检测,其中基因检测(遗传基因检测)市场化更早,目前也更加普及。
出于好奇的尝试也好,出于对同行的刺探也好,我手上有4份来自不同基因公司的基因检测报告,检测结果一致表明:本人咖啡因代谢能力属于人界低等,少量咖啡因都能导致失眠的那种。
咦,科学和经验产生了冲突,但谁又会那么较真呢!
第一次被咖啡打脸是某天晚上我失眠到凌晨4点,但我却久久不能自知。我一边失眠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还睡不着?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许是因为晚上看了虎嗅网那篇扎心力度极高的文章《不想结婚与生子,是我作为穷人的自觉》陷入深思?还是因为晚上和小伙伴讨论人生而使得大脑活跃又复杂?唯独忘了下班后喝了一杯星巴克的麦芽雪冷萃。
直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毕竟我平时平均5-15分钟内睡着,失眠到后半夜对我而言绝对属于异常情况,要么当晚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苦恼和焦虑(比如被骗了一万块钱)。
回想那些找不到失眠原因的诡异夜晚,我终于又想起了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想起了咖啡因,然后顺藤摸瓜地想清楚了这件事。
为什么想清楚这件事竟然如此曲折呢?
因为喝了咖啡毫无醒脑效果与咖啡导致深夜失眠,这两种感受其实并不冲突,一个发生在喝完咖啡的白天,一个发生在几小时-十几小时后的深夜。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咖啡是如何提神的。
你是如何感到疲惫的呢?当体内能量消耗到差不多,身体会派出一种叫“腺苷”的东西去给大脑传信儿:宝宝累了,宝宝申请休息。腺苷与神经系统里的腺苷受体结合,信息就接收成功,大脑会指引你去休息。
而咖啡因,是这个过程的截胡者,它与腺苷受体结构相似,会抢先与腺苷结合,让腺苷无法再与腺苷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了“疲惫感”的信息传达,它巧妙地欺骗了大脑,让大脑以为你不累,但并没有改变疲惫的事实。
别忘了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所以你看,哪有这种好事,咖啡因也就是个精力信用卡,透支了总要还的。
咖啡因代谢快的人,咖啡喝下去很快被肠道吸收,然后在肝脏里被代谢为茶叶碱、副*嘌呤、可可碱,完全来不及去神经系统截胡,所以这类人对咖啡没啥感觉。
咖啡因代谢适中的人,咖啡因会在一定时间内被代谢掉,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咖啡因跑去神经系统里“提神”,所以他们能够感受到咖啡的效果,但不会影响时间很长。
咖啡代谢慢的人,比如我,就是刚喝下去感觉不明显,毕竟吸收代谢慢嘛,而且白天本来就要保持清醒,不会明显感到咖啡因的存在,然后在多个小时后的深夜,咖啡因在脑子里欢快蹦迪。会感到自己心跳加速,有的小伙伴还说会心悸。
于是整个故事就完整了,在我感到咖啡对我不起作用的当年,咖啡因其实也在我的大脑里蹦过迪,只不过当时年轻,熬夜而已,并不在意。
即使发现自己睡不着,也不会觉得是因为10小时前喝的咖啡,那么久远的事情是吧,跟现在的睡眠有啥关系。
如今熬不起夜了,开始对咖啡因的力量表示敬畏。(~~o(_)o~~哭出一片太平洋)而且,咖啡因一般蹦迪到凌晨3点之后,等到第二天上班,咖啡因终于代谢完毕,积压了一晚上的“疲惫感”凶猛涌向大脑,那时候我体会到了啥都没做就感觉身体被掏空,大脑发来通知信息:昨天刷的精力信用卡已到还款期限并强制执行。
然而,如今已经接受自己对咖啡接受无能的我,却好像喜欢上的咖啡的味道,真的是……很香啊!我把这个问题发到群里求解,群友回答:你给我点一杯,我喝着,你闻着,完美。
哇呜,世界真残酷。还好这个问题有科学答案:
咖啡因过度兴奋的症状包括:烦躁、神经过敏、兴奋、失眠、脸红、尿液增加、胃肠紊乱、肌肉抽搐、思维涣散、心跳不规则或过快以及躁动。如果不适反应太强烈,那么就不必与咖啡强融了。
如果只是导致失眠但无其他不适反应或者很轻微,请早点喝,比如上午9-11点,下午两点后绝不要碰咖啡因(其实很多奶茶里的咖啡因含量也是杠杠滴),但不建议空腹喝咖啡,早餐后再享用。
咖啡不是有很多健康效果吗?比如提高代谢、减肥什么的,不能喝咖啡错过了多好的东西呀!
大可不必,这些研究都确有其事,但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它可能有这种效果,但对你有没有这种效果几乎靠运气,还是把它作为一种单纯的饮料来享受吧,有保健效果的食物多了去了,你也可以鼓励自己多吃蔬菜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