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提到咖啡,通常都是指从一个特定树种结出的果实——这个树种就是阿拉比卡。阿拉比卡是全世界的咖啡豆主力,种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数十个咖啡生产国。然而,它并非唯一的咖啡树种,目前鉴别出来的共超过个咖啡树种,但仅有一种近似于阿拉比卡的普及程度:卡内弗拉咖啡树属(俗称:中粒咖啡),我们常称之为罗布斯塔。
罗布斯塔一词,说穿了其实是一种宣扬咖啡树种特性的品牌名词,19世纪末最先发现于比属刚果(今刚果民主共和国)。他的商业潜力十分显而易见,相较于现有的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可以在较低的海拔种植并结果,且能适应高温环境,拥有更好的抗病能力。这些特征就是罗布斯塔迄今仍继续生产的主要原因,也因为罗布斯塔生产环境需求较不严苛,使得生产罗布斯塔咖啡豆的成本相对低许多。不过罗布斯塔也有难免的缺点:咖啡不是很美味。
有些人会在咖啡树的议题上有一些争议,他们认为经过完善处理过的罗布斯塔风味比一些品质低下的阿拉比卡咖啡好喝。这也许是事实,但仍无法全然说服我们罗布斯塔咖啡是好喝的。虽然一般而言要将特定风味归于咖啡树种通常有困难,但罗布斯塔的风味里确实有着一种木质类,烧橡胶似的质感,通常酸度很低,却有着较高的醇厚度与口感(之后会更新到)。当然罗布斯塔也有等级之分,要制作出高质量的罗布斯塔咖啡也是有可能的。多年以来,罗布斯塔一直是意式浓缩咖啡文化里的重要构成因素,但是近年来全世界生产的大多数罗布斯塔咖啡最终都走进大型的商业生产工厂里,制作成这个产业最受鄙视的产平:速溶咖啡。
速溶咖啡
对于速溶咖啡产业而言,成本价格远比风味重要。而将咖啡当作一种快餐产品的需求,则意味着罗布斯塔咖啡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将近40%,这个百分比会随着价格与市场需求而浮动。举例来说,全球咖啡价格上涨时,会让更多的人生产罗布斯塔,因为大型跨国会需要寻找更便宜、非阿拉比卡的替代品。有趣的是,过去每当烘焙商使用罗布斯塔取代他们的大型商业化品牌综合豆里的阿拉比卡时,咖啡的消费量就会随之减少,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风味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罗布斯塔比阿拉比卡高出两倍的咖啡因。无论哪个原因,当大品牌偷工减料时,消费者最终是会被发现,或至少改变他们的饮用咖啡的习惯。
咖啡产业一直以来都将罗布斯塔视为阿拉比卡丑陋的姐妹,直到一个很有趣的基因学发现才揭开这个谜底:有一回科学家进行基因序列对比时,发现这两个树种压根不是兄弟姐妹或者表亲,罗布斯塔其实是阿拉比卡的双亲之一。最有可能诞生阿拉比卡的起源是苏丹南部,在那儿,罗布斯塔与另一种咖啡树尤珍诺底斯(coffeecuginoides)交叉授粉,从而生产了新的阿拉比卡,这个新树种自此开枝散叶,之后到了埃塞尔比亚继续繁衍,而埃塞尔比亚则也因此长期被认为是咖啡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