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这篇文章,教你用咖啡装逼。
00
近日,小蓝杯因为自爆造假,股价来了一张1.8折券。
而同样捧着小蓝杯,聊的话题却足够垒成老千层蛋糕。
第一层的思路,兜里的几张优惠券尚未使用,眼瞅着瑞幸挺不过这一波集体诉讼和SEC的处罚,早早来挤兑——哦,挤兑也是刚学的时髦名词。
第二层的思路,怒吼小蓝杯不愧是国货咖啡民族之光,收割美帝韭菜,请全国人民喝咖啡,可恶的安永和浑水亡我之心不死,我今天就把销量刷上来,瑞幸挺住!这一波和营销号配合的很好!
第三层的思路,为中概股和中国经济忧心忡忡,本来这轮危机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抄底全球资产,承接发达产业链的窗口期,却因为一杯咖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
第四层的思路,是早已看穿了神州系的挪腾把戏,空剩“眼看他起朱楼”的苍凉感和P2P、空气币的既视感。又回忆起和PCAOB的边打边谈的当年,感慨审计监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这未尝不能成为一次改革的契机。
至于瑞幸的高管?你以为他们在地下室,没想到人家在第十五层,
早早买了做空期权做空自己,你在暴跌他在十五倍杠杆数钱。更不要说真正的大佬们早早就质押股份套现离场……至于处罚?美国SEC手短,中国新证券法手慢,他们恰恰在夹缝活得滋润。
光是一件事,就有层层叠叠的看法,而千层饼正是装逼之源。有人爱说,装逼的心理动机,是现代人深深的阶级焦虑。消费主义把消费品味与阶级挂钩,因此对下层的鄙视,对上层的追捧,是人维持“精神上等人”的奇妙方式,这一“阶级”又经历了从经济水平到文化水平、知识水平乃至颜值水平的指涉泛化……
行吧,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装逼知识点:装逼,从比较开始。
01
让我们稍稍说回装逼。
为何“装逼”叫“装逼”?
一说“装逼”来自于“装牛逼”,而“牛逼”来自于“吹牛皮”的误读。
一说“逼”来自“逼格”:“bigger”,装逼,值的是“装作很有逼格”。
一说“逼”是口语中常用的代指人的名词,比如常用“这个逼”,装逼作名词时,则指“很善于伪装高级的一个人”。
一说“装逼”指胖次的功能。
除了最后一个,似乎都有些道理。
不过,真正对装逼有企业级理解的,反而是第四个。
装逼知识点:广布疑局,虚晃一枪,是抛出高见装逼的重要前戏。
人既有合群的本能,也有离群的本能。生存的需求要求你和大部分人一样,繁衍的需求却要求你和大部分人都不一样。装逼的背后,乃至阶级的背后,必然都有性的逻辑在。
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高级,虽然不见得是生产者的本意,却是很多消费浪潮的原因。说起咖啡的中国化历史,最早的是速溶咖啡——因为稀奇;然后是现磨咖啡——因为昂贵;现在则是精品咖啡——因为又昂贵,又稀奇,还有不低的鉴赏门槛:要是给普通人一杯巴拿马翡翠庄园红标的高海拔瑰夏水洗,他最可能的反应是,这么贵的咖啡怎么是酸的?!
世间好物多脱不开这个逻辑,从无到有的装逼,从有到好的装逼,从最大公约数的好到只有少数人能感悟的极致的装逼。精品巧克力,茶叶,烟草,乃至油画,电影……
装逼知识点:善于归纳、以点带面和善于演绎、举一反三是合格装逼者的基本操作,常用句式:“……,本质上……”,以及“如果说……那么……”。
02
不过,既然说要教大家用咖啡装逼,那么总不至于兜兜转转只讲装逼不讲咖啡。那么,如何装的一手好逼呢?
首先需要的,就是“名词储备”,换言之“行业黑话”。自古以来行业黑话都是鉴别人我的语言方法,尤其是在咖啡这个本就各种词汇满天飞的世界,不懂专有名词更是寸步难行。
比如说,同样的一句话,小白可能说“这杯咖啡温的时候比较香,冷了就太酸了”,而装逼者则会说“中温区的风味富有层次感,低温区的酸度则有些过于尖锐了。”
而最重要的黑话,便是豆子的描述,我给大家列几个: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阿多斯水洗
哥斯达黎加拉斯拉哈斯庄园SL28葡萄干日晒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曼特宁G1EKANUSA湿刨
巴拿马艾力达庄园瑰夏日晒
发现规律了吗?描述生豆的公式大致是:
国家-(地区/庄园)-(品种)-((附加项))-处理法
而描述你面前的一杯咖啡,则还要加上重要参数:
-烘焙程度-冲煮方式-(是否额外加料)
他们的关系,这么一幅图可以描述:
装逼知识点:黑话一向都是装逼的*金词汇,不少国家的名字、庄园名字,处于正好有些生僻却勉强知道的状态,那种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却不知道在说什么的话语,是完美的装逼。
毕竟咖啡豆的种植都是热带,所以很可能会出现非常多的极少出现的小国。比如说,不喝咖啡的人可能会以为北美洲只有五六个国家,但是喝精品咖啡的会告诉你,这杯危地马拉的可可杏仁烘焙感一如既往地美妙,洪都拉斯新出的几款过桶令人惊喜,哥斯达黎加的蜜处理享誉全球,巴拿马的瑰夏永远滴神,古巴牙买加的“蓝山咖啡”,他们都是北美洲的咖啡优良产地。下次发朋友圈时,不妨加一个哥斯达黎加的定位。
装逼知识点:排比句,尤其是国家级的排比句,有国际化视野,更加分。
咖啡风味和这些参数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要是详细讲可以出一本书。这里笔者就直接报菜名,方便大家自由组合理解。
国家:
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也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牙买加、哥伦比亚,巴西、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当然还有中国,中国云南的精品咖啡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笔者喝过不少优秀的云南豆子,风味丝毫不怯国际一流水平。
装逼知识点:一昧地批评来装逼是很糟糕的装逼,用的好的捧比踩有效的多。比如当你捧一样东西是“世界一流水平”时,暗示了“朕就是世界一流标准”。重点是这样子装逼,被打的概率稍小些,可持续发展,不寒碜。
庄园/产区:
……太多了
说几个个人比较熟悉的,埃塞的耶加雪菲小镇,巴拿马的翡翠庄园、艾力达庄园,哥伦比亚的小溪庄园、大树庄园……
品种:
埃塞是咖啡品种之王,世界绝大多数著名品种都移植自埃塞,更有各种尚待发掘的原生种,喝出什么味都不要惊讶。笔者曾在咖啡展上被咖啡师朋友邀请体验了一款西瓜味的埃塞日晒,霎时惊为天人。
装逼知识点:装逼既需要天书式的云里雾里,又需要在某些时刻给人以直观感受,换言之,你的装逼应当虚实结合,不能超出对象的认知范畴。
但反过来说,无论你喝到多么糟糕的埃塞,也不要惊讶。
肯尼亚的SL28和SL34,主打超强的酸度。
印尼的曼特宁,闷香低酸,醇厚度佳
巴拿马的瑰夏,瑰夏来自于埃塞的瑰夏森林,但是最好的瑰夏却在巴拿马,花果香浓郁,有甜感。
此外还有,铁皮卡,卡蒂姆,波旁……
谈资:那么,有不少朋友会有很多问号,请问“%阿拉比卡豆”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本文讨论的所有精品咖啡豆,都是阿拉比卡豆,毕竟阿拉比卡豆占了世界咖啡豆产量的70%以上,与之相对的罗布斯塔豆风味着实不敢恭维。天天宣传“%阿拉比卡豆”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精品咖啡比作猫咪的话,就像想在一家猫舍里买一只猫,你在挑布偶,英短和缅因的时候,隔壁的宠物店打出招牌:我们店里是%的哺乳动物!
装逼知识点:利用别人的装逼杠上开花,后发制人,效果拔群。处理:日晒,水洗,半日晒,半水洗,厌氧发酵,过桶发酵,酵素水洗……近来各种特殊处理法层出不穷。处理法的发展来自于处理厂的技术进步,更脱离不开大经济环境的向好。装逼知识点:作为装逼者,应当对优良的装逼素材保持敏感。同样的风味,一杯特殊处理法就更能给朋友圈添色。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动物发酵,猫屎咖啡之流是标准的智商税,且不论伦理上是否残忍和是不是卫生,重要的是一点都不好喝。冲煮:手冲,虹吸,法压,冷萃,冰滴,意式,速溶……甚至手冲里还分三段式,一刀流,点注法、火山冲。或许有人会问,我们平常喝的美式,拿铁,澳白,都是什么呢?按照分类,他们一律是意式范畴下的咖啡饮料。装逼知识点:从分类学上碾压对手,将对手的全部化归到你的一个小目录下,你就能拥有视野层面的巨大优越感。不同的冲煮方式,区别何在?在于萃取方式的不同。做一杯咖啡,说白了就是用水从咖啡粉里萃取风味物质的过程。萃取的主要参数是水温和压强,相同时间,水温愈高,压强越大,萃取风味就更浓郁,反过来说,类似的浓郁程度,越高温高压,使用时间就越短。比如意式机几秒钟就能出,但是冷萃一般要让咖啡粉几天泡在冷水里。但是并非所有风味都是我们想要的,保留风味物质,剔除不悦物质,就是冲煮的精髓。比如,为何手冲喜欢三段式冲煮?因为萃取过程中,酸味的各种酸和酶、甜味的各类糖,苦味的酸和纤维素等,都有不同的极性、溶解速率。优秀的咖啡师对于这些如何呈现于平衡酸甜苦都有自己的方法论,也无怪乎最自由的手冲会是如今的逼格之王。越自由,越可深挖。装逼知识点:不懂的东西就留白,善于应用“各显神通”,“就是自家的本事了”,来描述,反正大家都不懂。附加项:咖啡描述的附加项,一向是高端选手们的必争之地。常见的会有质量描述,比如肯尼亚的AA,埃塞的G1,或者什么微批次。常见的比较高端的附加项,那就是比赛了。每个咖啡豆国家一般都会有相应的比赛,比赛中拿奖的豆子,的的确确都是超高质量的。装逼知识点:单位换算市场能起到妙用,比如说价格时不说元而说刀,说重量时不说斤而说磅。不过,上图是个装逼的反面教材,以此装逼往往显得太过俗气,还不如自己一篇意识流小作文来的赞多。但话说回来,有史以来最贵的咖啡也不过一千刀一磅,一百刀一磅就能买到顶级的货色,二十刀一磅就已经是很好的豆子,精品咖啡在豆子价格方面,比起茶酒大哥还是个弟弟。装逼知识点: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才是上品的装逼。比如你发你家的大园子大池塘,是低端炫富,但是你发:“求助,我池塘里养的锦鲤被兀鹫叼走了!”,味道就不同了。(选修)烘焙与化学:装逼知识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有什么比把科学研究融入你的装逼中更踏实而精彩的了。最后,简单介绍一些烘焙相关的化学知识。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精品咖啡都会强调酸度,但是大多数连锁咖啡店的咖啡都只剩苦味呢?咖啡豆本身会大量含有有四种有机酸:绿原酸、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绿原酸含量最高,但是风味不佳,属于死酸。但在烘焙中(一爆)会加热分解为奎宁酸(很酸)、咖啡酸(酸涩)、绿原酸内酯(不酸但苦)。若继续加热,而奎宁酸也会在高湿条件下变为奎宁内酯,反而减少酸度,再置于高温之下(二爆以后)甚至会进行美拉德反应出现其它非酸味的物质。这也是中烘深烘的酸度反而比浅烘弱很多的原因。此外,咖啡中糖类物质的焦糖化反应会产生几十种种有机酸,尤其是蔗糖分解产生的甲酸、醋酸、甘醇酸、乳酸,是咖啡独特酸味的重要组成成分。很多研究报告表示,蔗糖含量越高,则咖啡酸度越强。而苦味呢?在生豆中,苦味主要来自于葫芦巴碱和绿原酸。但是烘焙过后再追究二者的责任就有些不讲理了。绿原酸分解产物之一绿原酸内酯是苦的,但它是香苦,可若继续加热(进入二爆之后),绿原酸分解产物之二奎宁酸则会分解为乙烯儿茶酚,非常苦。同时,焦糖化反应的终产物类黑精与黑色素,也是极苦的。也就是说,从浅烘到深烘,一般就是个从酸到苦的过程。大多数精品咖啡都推崇浅烘以表现豆子的风味(日式深烘是特例)。那么星巴克瑞幸之流是浅烘还是深烘呢?一般是深烘中的深烘,把豆子的糖脂肪蛋白质全部烘成终产物,最终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毫无风味的咖啡,美其名曰标准化。至于涩味,涩味不是一种味觉,它是某些物质让口腔收干、发紧的神经反应。在咖啡中,涩味来自于像单宁,葫芦巴碱,二咖啡酰奎宁酸之类的物质。一般来说,葫芦巴碱随着烘焙分解,涩味会降低。最后,涩味毕竟是不讨喜的味道,尤其品质较差的豆往往会有更涩的味道。一般店家对抗涩味的最好方法,就是加牛奶,它能迅速中和涩味,增添顺滑的口感,降低酸味增强甜苦味。秘密谈资:烘焙的水是非常的深,既要最顶级的设备把控各项参数,又要有好的烘焙师对豆子有超凡的理解,对品质有精益求精的追求。至于某些厂家,对外宣称是买了全球顶级厂家PROBAT的烘焙设备,实际可能是搞来了一批80年代末淘汰的机器……装逼知识点:第二爆是指咖啡豆烘焙过程中,温度在°C左右时所产生的爆裂反应,爆裂声音比第一爆小而且密集。因此,如果一家咖啡店的品质非常没有保证的话,笔者更推荐您点拿铁、澳白而非美式、意式浓缩。如果你喜欢喝花果调性的美妙酸,烘焙要浅,喜欢醇厚的苦味喜欢可可,杏仁等香气,点中烘或深烘。装逼知识点:受欢迎的装逼应当给对象带来价值,即所谓的“维惠原则”,才能让听众乐于见到你装逼。03你装逼,我装逼,大家捧着踩着好不热闹。好似只有在互相鄙弃,互相利用中,我们能找到我们自己。只要身在这个圈子里,你便无法逃避装逼,正如你难以逃避比较。或许只有心无执念者,才能真正跳脱鄙视链,才是装逼的最高境界。正如第欧根尼和亚历山大。装逼知识点:你可以击败一个意见不同者,品味“低下”者,但你永远无法击败一个毫不在乎的人。唯有漠视,是无解的。那么,在尝遍世间最奇妙,最极致的咖啡后,回去点一杯小蓝杯如何呢?0折券用上,几分钟后一杯加浓美式就出现在面前。轻轻抿一口,回忆当年自己第一次在一家神神叨叨的咖啡店被忽悠点了一杯哥斯达黎加的午后,回忆自己为了写品鉴报告怒灌五杯咖啡彻夜难眠却乐在其中的夜晚。他不禁感慨:草,这狗P玩意儿是真**难喝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往期回顾:真正的好咖啡:OPS
又冬甜品店
美食学家言(三)外滩顶级餐厅实录(下)书评:《叫*》教程
如何在网课中Vtuber出道?加入读者群:00后档案馆作者
只善添疑,不懂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