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偌大的城市中,或许从来没有什么空间,能像便利店那样让我感到亲切。第一次在盛夏躲一场暴雨,第一次和喜欢的人错过末班车,第一次送家人进急诊整晚陪护,第一次肝稿子与客户battle到后半夜……回忆的播放列表总是自动随机切换,但人生的种种窘迫和意外,永远有便利店的场景单曲循环。我要如何形容这种亲切感呢?家,虽然是最舒适的港湾,却并不能被旅人随身携带;便利店则不同,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条街区到下一条街区,它仿佛无处不在,给人流动的错觉。对于漂泊在南京的人来说,这种错觉就已足够温暖。
01
南京便利店进化史
便利店,本质上是现代都市文化的一部分,尽管在南京,这种文化的历史并不漫长。无论是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还是密布南方城市的全家、罗森……老牌便利店入驻南京的时间都非常晚。这里的首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南京本地商超巨头——苏果的存在。此前苏果已经包办了南京人几十年的生活,几乎每个南京人家里都有苏果卡、每个南京人都用过苏果卡、无数单位的节日福利也是苏果卡。但显然,我们所说的便利店文化并不是什么“小区小卖部”或者“连锁小超市”;丰富的加热鲜食、标准化的细致服务以及包容的公共空间……这些才是发达城市中便利店的基本盘。那可是一个能让余春娇与张志明初次邂逅的地方。是一个能让失恋警员何志武,在深夜疯狂寻找临期凤梨罐头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苏果当年在“苏果便利”之外,又细化拆分出了一个“好的”品牌。只不过彼时南京人的生活节奏还比较慢,“好的”效仿外资便利店售卖鲜食,但卖着卖着最受欢迎的还是包子、玉米、茶叶蛋,寿司饭团咖啡就是卖不出去……其实,据业内人士回忆,早在零几年的时候,拥有日配鲜食的外资便利店就曾尝试进入南京市场。那时的“全家”曾在南京短暂开过门店,后来因为代理商等问题匆匆关门,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南京。年底,台资企业旺旺集团旗下的旺仔便利店也曾低调进驻南京。旺仔首店在新街口国金中心一楼开业,之后在2年内陆陆续续开了32家店,最后还是因水土不服撤资离开。这种“便利店荒漠”的局面,直到年才被打破。那一年的8月28日,罗森南京五店同开,5家店的鲜食在上午10点左右就被抢购一空,开业第二天,各家店的备货量增加了3倍,还是供不应求,上午11点前又空架。罗森丹凤街店开业那天蜂拥排队的盛况,一度冲进各大本地新闻版面,让在南京的上海朋友们都感到迷惑不已。“原来南京人除了为斩鸭子,也可以排队那么拼。”一年之后,南京(江苏)首家7-Eleven在珠江路金鹰天地开业。虽然没有罗森开业时大排长龙的名场面,但也依然吸引了非常多的南京人前去打卡。7-Eleven,这家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正式开业的便利店品牌,在被日本人收购了27年后,终于来到了南京。如今的7-Eleven珠江路店和可口可乐搞起了联名,即使是在商业世界的逻辑之外,它们也都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个部分,各自拥有着无数拥趸,建构着城市空间……随着南京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的“福报”降临,打工人的集体内卷,好逛好吃的便利店也逐渐多了起来。现在去建邺商务区或者软件大道周围转一转,会发现便利店的密度惊人。像“便利蜂”这样本质上烧钱跑地的互联网品牌门店,也几乎遍布了南京打工人的视野。
02
打工人的深夜食堂
城市里,开始出现了对便利店“成瘾”的年轻人。他们试图在便利店里寻找枯燥生活中少有的乐趣,在豆瓣的“便利店美食”小组,年轻人们互相安利各家便利店的食物,这里因此制造了许多“便利店美食指南”。在打工人的世界,没有加班到凌晨后去便利店里干掉一份关东煮,不足以谈人生。对于各家便利店来说,每一类餐食的品质,也都在无限内卷中。比如一提到便利店里的咖啡,过去总能想到的是7-Eleven那个带着好看logo的杯子,以及足以秒杀雀巢速溶、K记、M记家所有标杯咖啡的品质。然而不声不响之中,罗森家这两年也推出了自己的咖啡,黑色的杯身设计非常性冷淡风,口味也获得了很多网友的肯定。便利蜂则是更近一步,除了常规门店里的自助咖啡,还细分出了一个咖啡品牌“不眠海”,开始冲击星巴克、瑞幸这样的咖啡连锁市场……至于干饭这件事情,我不允许有人没吃过罗森家的便当和饭团。当然,每一家基本都会推出自己的便当,但我始终觉得只有罗森家的味道拿捏得最好,口味更新也最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本地化的新品上市。7-Eleven里的三明治,也同样以口味多样著称,在分秒必争的早高峰,我劝选择困难症人士不要靠近这个冷柜。在电影《春娇与志明中》,张志明被调到北京工作,他执意让余春娇从香港给他带一盒7-Eleven便利店的肉酱意粉。公里路途上,那盒意粉被反复加热,面已糊掉,他还是吃得很香。有时我不记得自己踏入过多少陌生的街道,在多少个深夜中煎熬。但每每捧上一杯热乎乎的泡面,或是拉开冰箱取出一瓶三得利乌龙茶,就总觉得一切都还没那么糟。
03
流动的城市避风港
世界上的便利店,分为两种,一种是24小时营业的,一种不是。我一直觉得前者才是便利店的灵*,在24小时内的每一秒,你都可以走进这里,被透明的自动玻璃门暂时保护。在每个加班回家的夜里,至少还有着亮灯的便利店在等候。走进去买一些食物,坐在窗边默默吃完,感觉好像也找回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生活。从一日三餐到休闲零食、从生活用品到消遣玩具,便利店慰藉着每一个焦虑、孤独、无助、匆忙的都市灵*。大概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一间便利店,承载着自己生活的一种寄托,每间便利店里,都收藏着都市人的种种情绪。那些甚至喜欢坐在便利店里发呆的年轻人,他们只是坐在那里,观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感受偌大城市里属于自己的隐秘一角。
作者:智宇
图片:智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