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糖尿病人不能吃的东西大都是含糖分或者淀粉过高,人体摄入后需要花较长时间分解,若分解不及时会导致身体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得时刻提请自己,远离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
吃得过咸不但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眼底及心脏负担,促使或加重血管并发症,而且还能激活和促进小肠内葡萄糖分解酶的活性,使糖的吸收加快,导致餐后血糖上升。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当多,尽量不吃或少吃或减少油类摄入。
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较辣的辣椒、胡椒、芥末、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致糖尿病朋友“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又可助热生火,从而违背了祖国医学所讲的糖尿病“阴虚燥热”的病机治则,对糖尿病康复不利。
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对稳定时,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时,可在两餐或临睡前食用,但也要减少相应主食。
除上面提到的,糖尿病人禁吃的食物还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包括哪几个方面呢?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保持心情平稳,不大喜大悲
心情的好坏很容易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保持心情平稳是关键。凡事都要看的开,想的开,不要执著于某一件事。遇事不大喜大悲,保持平常心对待就好。对于突发的紧急情况,应保持沉着冷静,积极面对。
2,饮食健康,营养均衡
在生活中一定要确保饮食健康,营养均衡。不吃辛辣油腻的油炸膨化食品,少吃腌制发酵的食物,发霉坏掉的食物一定不要吃。蔬菜和肉合理搭配,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少喝酒,少喝饮料。不挑食,保证身体可以均衡摄入所需的营养成分。
3,勤加锻炼身体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们的体质。对于青年人,不管学习任务多繁重,工作多繁忙,都应抽出时间多运动,锻炼身体。对于中年老年人,饭后多散步,打太极,跳广场舞等对保持身体健康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4,有自己的朋友圈
有了自己的朋友圈,闲来无事就可以和朋友多交流,增长见识,增添生活乐趣,不至于把自己局限于家里。像家庭主妇啊,她们在忙活完家里的事务后,可以和朋友逛街,喝咖啡,出去玩。这样可以让生活更加充实,促进家庭的和谐。老年人呢,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的话,茶余饭后可以一起下象棋,一起锻炼,一起聊天。日子过得充实快乐,对于身体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