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局外人如果冷漠该死,我鄙视活着的人 [复制链接]

1#
擅长白癜风诊治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局外人》

原著作者:阿尔贝·加缪

正文

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这是法国小说家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开篇的第一句话。

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朋友,都会对这个开头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开头略显突兀,在没交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直接说了一句“妈妈死了”;

另一方面,则是对这种“冷漠感”感到诧异。

毕竟,怎么会有人对母亲的离世表现得如此平静,甚至连母亲去世的具体时间都搞不清楚呢?

外人眼中,主人公默尔索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异类”,他孤僻、冷漠、甚至冷血。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默尔索是个十分复杂的人。

01

妈妈死了,但与我无关

默尔索今年三十多岁,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十分冷漠、孤僻的人。

他总是独来独往,也从来不向外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仿佛对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关心一样。

他没什么朋友,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也被他送到养老院去了。

这一天,默尔索突然收到了来自养老院的一封电报:

“母亲去世。明日安葬。深表哀悼。”

按照常理来说,亲人去世,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是一场灾难。

但默尔索却表现得十分平静,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去世,表现出明显的悲伤。

他不关心母亲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去世的,那时候在做什么,怎么死的。

在赶到养老院之后,养老院的护士想带他去看一下她母亲的仪容,他拒绝了,因为他觉得没必要,打开棺材太过麻烦了。

一般情况下,亲人去世,逝者的亲属都是非常悲痛的。他却在守灵的时候和停尸房的门房闲聊、抽烟、喝咖啡。到了后面,他干脆找个舒服的姿势睡着了。

母亲下葬的那天,他也没有在坟前默哀,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掉……

这种种举动,无疑给养老院的院长和护士们留下了一个很差的印象——他是一个冷漠、无情的混蛋。

母亲的离世,并没有对默尔索的生活造成丝毫的改变。

葬礼第二天,默尔索就和前同事玛丽一起约会,他们游泳、看喜剧电影、亲吻、上床。

他的举动在外人眼中是不可理喻的,但当事人却不觉得此时做这些事有什么不合适。

毕竟母亲离世是没错,可自己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啊。

他表现得根本不像是一个刚刚失去了母亲的人,他对待所有事情无所谓。

母亲不在了?没关系,我还是要继续活下去。

女友邀请我游玩?无所谓,反正也没什么理由拒绝她。

外人对我说三道四?不重要,他们怎么说是他们的事。

……

默尔索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只是针对母亲,对待爱情时也是如此。

有一天女友玛丽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结婚,他说:“无所谓,如果你想结,就结好了。”

因为默尔索觉得结婚并不是什么大事,尽管自己并不那么爱玛丽,但如果她想结婚,那就结好了。

02

意外的枪杀案,和荒诞的审判

雷蒙·桑泰斯是默尔索的邻居,这天他邀请默尔索和女友玛丽一起去沙滩游玩。

结果他们刚到沙滩,就遇到了雷蒙的两个仇家。

两伙人扭打在了一起,不过很快就散开了。

雷蒙回到休息的地方之后越想越气,拿了一把手枪装进口袋里,决定出去找那两个仇家好好算账,好在默尔索出声制止了他。

为了避免雷蒙做傻事,默尔索把枪收了过来,暂时放到自己这里保存。

但好巧不巧,两人刚一分开,默尔索就与其中一个仇家相遇了。

那人拿出了一把刀子,冲着默尔索张牙舞爪,大吼、挑衅。

默尔索先前就被炎热的天气搞得心烦意乱了,现在又看到有人拿刀对着自己,慌乱之中拿出枪射杀了对方。

默尔索被关进了监狱,但他并没有太过担心。

因为他认为当时情况危急,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出于自卫才失手杀了人。所以就算是判刑,判罚也不会太重。

但显然,默尔索的想法过于单纯了。

因为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和陪审员,他们都认定,默尔索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杀人犯!而这起案件也是他谋划已久的!

至于理由,其实很滑稽,因为那些所谓的证据,都和本案毫无关系。

他们觉得,默尔索是一个把母亲送进养老院,放手不管的人;

一个母亲葬礼,都不掉一滴眼泪的人;

一个母亲尸骨未寒,就和女友看喜剧电影、寻欢作乐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竟然不相信上帝,没有信仰。

此时此刻,真正的杀人动机、细节,这些本该是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却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是一个好人?

默尔索绝对是一个冷漠无情、灵魂空虚、不知悔改的杀人犯!

法官当庭宣布,对默尔索判处死刑。

这场庭审也是本书中,最荒诞的地方。

法庭,这个最应该理性、客观的地方,法官和一众陪审员却因为默尔索过往所做的一些“不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而决定了他的生死。这难道不可笑吗?

默尔索杀人错了吗?错了。

但他真的是早有预谋的吗?真的罪该万死吗?这不见得。

而且默尔索并不像外人所见到的那样冷漠。

他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收入实在太少,无法兼顾照顾母亲和工作这两件事,只能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去。而且自己不善言辞,和母亲没什么话聊,不如送到养老院去,还能有人陪母亲聊天。

在母亲的葬礼上表现冷漠,是因为他认为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虚伪的骗局,母亲离世,也就获得了自由,重获新生。另外他认为无论是守灵还是下葬,都太过于形式化了,实在没什么必要。

和玛丽约会游玩,是因为他觉得母亲的去世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事,而且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约会,都是玛丽的提议,自己没有理由去拒绝对方。

至于枪杀雷蒙的仇人,完全是一次意外,他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才出手伤人,绝不是早有预谋的。

但最终默尔索并没有过多辩解,他觉得法庭上大家的争论声过于吵闹,他只想快点回到牢房里睡觉。

03

“死与不死,这有什么重要?”

被判处死刑后的默尔索,并没有表现得太过于哀伤和沮丧。

他躺在牢房里仰望天空,迎接着黄昏的到来。

默尔索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不管三十岁死还是七十岁死,区别不大,毕竟人类存在了几千年,也都是一个样子。

既然都要死了,那什么时间去死,怎么去死都无关紧要了。

按照当时的规定,人被判处死刑之后都会有神父来对他们进行感化,希望他们的罪恶能够得到上帝的宽恕。

不过默尔索根本对这件事不感兴趣,他不信命,更不信上帝。

神父不敢相信,竟然有这么冥顽不灵的人,于是不依不饶地说着话,企图改变默尔索的心意。

终于,默尔索爆发了,不知道是因为神父太过于唠叨,还是因为死亡的临近。

默尔索一改平日里无所谓的态度,对着神父怒吼:

这时,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开来,我扯着嗓子直嚷,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抓住他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猛地一股脑儿倾倒在他头上。

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

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东西是有重要性的。

其他人的死,母亲的爱,对我有什么重要?……有朝一日,所有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会被判死刑,他自己也会被判死刑,幸免不了。这么说来,被指控杀了人,只因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而被处决,这又有什么重要呢?

雷蒙是不是我的同伙与塞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这有什么重要?今天,玛丽是不是又把自己的嘴唇送向另一个新默尔索,这有什么重要……

原来,默尔索并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样冷漠,他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之前的他选择了忽视掉这种情感。

他在意世人的眼光、在意母亲的死亡、在意玛丽是否会离自己而去、在意法庭不可理喻的判决……

但是他更在意,自己是不是像其他人一样随波逐流地活着。

他在很早以前就认清了这个世界的荒诞和虚伪。

他没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他选择沉默、选择保持距离、选择永不说谎、选择做最真实的自己。

他聆听林中小鸟的鸣叫声、汽车的轰鸣声,他会观察来往的人们,会看着满天星光失了神。

默尔索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这个世界。

04

正因为世界如此荒谬

我们才更应该勇敢地活着

默尔索死了。

与其说默尔索是因为杀人而死,不如说他是因自己的性格而死。

无论是面对母亲的离世,还是法庭的审判,他都表现得太过于理性,就像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一样。

而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来就不是完全自由的,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性。

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万物,类似一种绝对的理性。这种理性有好有坏,好处是任何事情都不会让他感到痛苦,但坏处是,他也失去了共情的能力。

默尔索是诚实的、真实的。

他不会为了迎合世俗的目光,而痛哭流涕。也不会为了赢得法官和陪审团的同情,而伪装自己的情感。

默尔索也是孤独的、迷惘的。

他在一场决定自己命运的审判中,被排除在外。而后被自诩正义的人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随意“抹杀”掉。

一个人活得太过真实,注定和这个虚伪的世界格格不入。

而那些虚伪、盲从,又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却正是当时社会上的大多数。

小说往往会通过极端的故事,来表达一种思想或者态度。

而作者加缪正是希望通过默尔索的遭遇,来表达自己想对世界、对人们说的话:

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每个人都为了不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不可避免地去“随大流”,遵守着各种“潜规则”。

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虚伪、荒谬的。无论是道德、宗教,还是世俗上各种条条框框,本质上都是一种“教条”,都是束缚自由灵魂的枷锁。

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反抗,不再重蹈默尔索的覆辙。

我们要发出自己声音、要打破那些陈旧的教条、要改变这个社会、要生活在阳光下同时,做真正的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