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是连接妈妈和宝宝的枢纽,通过脐带可以给宝宝输送营养,有助于宝宝发育,脐带还可以把宝宝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来。但在宝宝出生后,脐带会被剪掉,留下短短一截脐带残端。
正常情况下,脐带干瘪后会越来越小,最后成为“疖子”样的小异物。
一般来说,“疖子”从脐部脱落时间通常为2周左右,不过因个体情况而定,有的脱落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但如果到了2个月还没脱落的话,就一定要去看医生了。
宝宝的肚脐也是需要特殊护理的,尤其是在“疖子”脱落前,爸爸妈妈应该引起注意,做好护理,以防感染。
一、宝宝肚脐护理方法
1、保持清洁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如果有分泌物,建议使用消毒棉签进行消毒处理。
宝爸宝妈需要观察宝宝脐部情况,包括:渗出液的颜色和气味,一般是黏稠状的分泌物,可带有少许咖啡色的血迹;
同时,还要观察脐部周围的皮肤有没有发红情况,分泌物有无异味及渗血等。
2、避免盆浴
给新生儿宝宝洗澡的话,推荐擦浴,一般不建议盆浴。如果一定的要盆浴,也要保证水不能没过脐带残端的位置,不要让脐带位置沾水,避免造成感染。
万一不小心沾了水,也不要慌张,可以立即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或者纸巾把脐带上的水擦干即可。
3、让“疖子”自行脱落
脐带残端在萎缩后会自然脱落。等脐带脱落以后,就能看到宝宝的肚脐眼了。
即使看到“疖子”快掉了,宝爸宝妈也千万不要急着帮忙“弄掉”。这种就是属于“帮倒忙”了,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脐部出血。
4、保持透气
给宝宝穿纸尿裤时,尽量不要覆盖住脐部(可以将尿片前端向下折一下,露出肚脐位置),以免宝宝脐带残端沾到尿液,增加感染几率。
天气暖和时,给宝宝穿比较轻透的衣物,尽量让脐带根部能够充分透气,加快愈合和脱落过程。
二、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1、肚脐处发红、肿胀、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或者恶臭味,一碰娃娃就大哭,这可能是出现感染了,应该及时就医。
2、宝宝的肚脐看起来鼓鼓的,而不是正常脱落后的凹陷状,尤其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更明显。这可能是得了脐疝,爸爸妈妈可在儿保的时候咨询医生以确诊。
如果确诊为脐疝,也不用过于担心,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可在一岁内自愈,当然,医院检查后,听从医生的建议。
初为人父人母,宝宝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难题,宝爸宝妈也不必过于紧张,可以多和其他宝爸宝妈交流沟通,也可以查看“童育妈妈”的知识分享进行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