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发明了咖啡挂耳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抗复发工程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818/8130758.html

你用什么方式喝咖啡?

在咖啡馆里点一杯现磨佐书;从家到公司的路上买一杯星巴克醒神;茶水间聊八卦的时间往机器里塞一颗“胶囊”?或者是从磨豆到手冲一力完成,享受有格调的生活;又或者胡乱抓起一包速溶,只为了不在下一秒睡着?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热衷于把市场细分做到极致的日本人在便捷和品质之间找了个平衡点,设计了一款产品,挂耳包咖啡。

蔡中顺是淘宝网店明谦咖啡的掌柜。他第一次接触挂耳包咖啡是在年。当时他正在国外出差参加一个精品咖啡展会,会场里一些装着咖啡粉的小纸包吸引了他的目光。在详细了解了这些“小纸包”的用途之后,蔡中顺立刻决定将它引入国内。于是明谦咖啡成了国内最早销售挂耳包咖啡的商家之一。

此时距离挂耳包咖啡被发明出来其实已经过去了整整9年。年,日本UCC上岛咖啡发明了挂耳包咖啡并注册了专利,随后推向市场。在日语里,它被称为“一杯抽出型咖啡”。这是因为它的原理是将咖啡粉装在无纺布或棉纸的滤包里,外侧是两片纸质的夹板,打开便可以挂在窄口的杯子上,冲泡后直接抽出就能喝到香浓的黑咖啡了。

而那两片架在杯口像“耳朵”一样的纸片,就是“挂耳包”这个名字的由来。由于操作简单又便携,冲泡出来的咖啡口感也比速溶咖啡纯正香浓许多,如今,挂耳包咖啡已经占据日本普通咖啡15%的市场份额。

但在国内,即便到了年,听说过“挂耳包”这个名字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至今它在中国也算不上是广泛流行。在淘宝上搜索“咖啡”,宝贝数字显示为.75万个,而如果把关键词缩小成“挂耳咖啡”,宝贝数就只有,品牌也集中在柯林、UCC、Brook’s等国外厂商。

起初,蔡中顺只能通过向老客户推荐、将挂耳包作为赠品的方式试图打开销路。”随着了解挂耳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挂耳咖啡销量在年有非常明显的增长,主要还是因为太方便了。”蔡中顺告诉《好奇心日报》。他认为便捷是挂耳包咖啡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而说到便捷,大多数中国人的第一杯咖啡往往是从速溶咖啡开始的。年由雀巢公司研制的速溶咖啡,现在依然是咖啡消费的“主流形式”。但对于那些将喝咖啡当作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的人来说,“速溶咖啡怎么能叫咖啡呢”这样的观念已经非常普遍。

在蔡中顺的店里,大部分购买挂耳咖啡的顾客同样也是那些会购买咖啡豆的人。这群人的年龄在25到35岁左右,需要应对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对现磨咖啡有固定的需求,但在出差、旅行等场合需要更方便的替代品。另外,毕竟从磨豆开始手冲一杯新鲜咖啡需要的是足够的财力(购置咖啡机和各种其他设备)以及学习热情还有足够的时间。然而速溶咖啡显然无法满足这些人对口感的要求,因而冲泡一次只需要不到3分钟的挂耳包就成了最佳选择。

在明谦咖啡,一包挂耳的价格通常在7-10元左右,比同等克数的咖啡豆略贵一些,因为要算上人工成本。目前,中国人每年花在咖啡上的消费大约为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还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但空间虽大,想要进入却也并不那么容易。你需要有长期稳定、有品质保证的咖啡豆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通常遍布世界各地,需要你根据顾客的口味区别进行合理采购。难怪挂耳通常作为那些原本就长期经营精品咖啡豆生意的店铺的衍生产品进行售卖,要从零开始专卖挂耳难度还真有点大。

即便解决了咖啡粉的问题,挂耳滤包本身的选择也很有讲究。这项产品在日本拥有专利权,而且工艺相对复杂,在日本也只有少数厂家生产。蔡中顺告诉《好奇心日报》,国内也有一些挂耳滤包生产商,但一是涉及专利问题,二是品质较差,明谦的挂耳滤包都选择直接从日本买进。

在省去了所有需要添置的设备的情况下,多花几块钱买一只挂耳包可能已经是最接近手冲咖啡的真实体验了。这样的“小而美”大概也是挂耳包流行的原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